廈門醬油古法釀造技藝傳承活化 產業創新領跑者
【記者王輝丹、楊心亮/廈門報導】 2024/02/04

▲古龍醬文化園內的六萬多個傳統醬缸。
在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古龍醬文化園內的六萬多個傳統醬缸正在接受陽光的洗禮。在這些日夜發酵的醬香深處,隱藏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廈門醬油古法釀造技藝。相較於現代工業化快速生產的醬油,古龍食品有限公司所產古法醬油需歷經一年以上的生產週期。在其年產三千多噸的產量中,七成以上用於深加工產品,如紅燒豬肉、香菇肉醬等罐頭,這些產品暢銷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人們對古龍罐頭的鍾情與熱愛,源於其獨特的醬香和「古早味」。因此,在同安區預製菜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之際,古龍已以「預製菜龍頭」的地位率先領跑。

廈門市同安區宣傳部表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最佳途徑便是進入市場激發活力,從而保持青春。在同安區的非遺項目中,同安封肉傳統製作技藝、傳統技藝薄餅製作技藝、廈門醬油古法釀造技藝、廈門香貢貢肉製品(肉鬆、肉乾)傳統製作技藝等,均與餐飲、食品相關。這些項目在預製菜賽道上搶先出發,探索出非遺技術的創新之路。

早在二○○九年,廈門銀祥集團有限公司便將生產的「同安封肉」推向市場,實現非遺美食的工業化量產。總裁蘇永裕表示,在地美食「走出去」的過程中,創新和探索是必經之路。經過兩年的努力,「同安封肉」熟菜產品成功研發,銀祥在此基礎上又推出了薑母鴨、沙茶麵、閩南燒肉粽等產品,成為公司除肉製品外的又一主打系列。

如今,同安封肉、薑母鴨等產品不僅在銀祥生產,眾多本地企業也將牠們作為主打產品。同安區的非遺製作技藝在生產線上實現了「活化」和市場推廣。此外,當地除食品類非遺外,其他品類如珠光青瓷、漆線雕等非遺產品也在產業化生產中形成了各自的價值鏈條,為文化市場增添了濃厚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