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揉眼釀大禍 嚴重到摘除眼球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2024/05/24

▲林醫師表示,角膜病灶感染嚴重可能造成失明,甚至需要眼球摘除。(記者蔡清欽攝)
82歲阿嬤去年10月左眼因工作後隨手揉眼睛,因手部未清潔導致劇烈疼痛,在鄰近眼科診所點藥治療均未改善,轉診至奇美醫院眼科部門診,眼部超音波顯示左眼玻璃體混濁,診斷為左眼角膜潰瘍合併眼內炎,使用強效抗生素藥物治療。但感染仍未改善,左眼視力退化成僅有光覺。

奇美醫院眼科部林醫師說明,由於感染持續惡化,不得已執行眼內容物剜除手術,術後無感染復發。微生物培養報告確認感染源為綠膿桿菌。出院後在門診定期追蹤,並於傷口穩定後三個月裝配義眼。

林醫師表示,角膜潰瘍的形成常源自於角膜上皮組織損傷後接觸到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引發感染,儘管大部分的角膜潰瘍能夠以藥物控制,但仍有少部分會進展成眼內炎,甚至嚴重者可能失明。

根據國外文獻指出,需要眼球摘除的眼內炎,回溯分析因為微生物造成的角膜炎為最多,其次是外傷或眼部手術後。常見的格蘭氏陽性菌為鏈球菌、常見的格蘭氏陰性菌為綠膿桿菌、常見的真菌為麴菌,上述3種病原菌引起的眼內感染會非常迅速且嚴重惡化,即使接受即時且適當的藥物治療,仍可能進展到需要摘除眼球的程度。

「眼內容物剜除手術」是一種破壞中的建設手術,適應症包括眼球組織受到嚴重損傷無法修補、感染無法以藥物控制、疼痛的無視力眼(如青光眼末期)等。在摘除眼球後會視情況植入自費矽球或珊瑚球,盡量維持較為自然的術後外觀,但仍無法避免可能出現的雙眼不對稱(眼窩凹陷或眼瞼下垂)情形。

林醫師表示,角膜感染引發角膜潰瘍不可輕忽,某些致病原引起的感染可能非常迅速、嚴重則需要摘除眼球。愛護靈魂之窗,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平時做好眼部保護,避免眼睛表面組織破損,才能有效預防感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