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每百人有4人心房颤动 可能引发栓塞性中风
【记者蔡清钦/台南报导】 2024/06/13

随著天气忽冷忽热,人体生理调节能力受到挑战,心房颤动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内血液流动不畅,进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流至脑部,可能引发栓塞性中风,带来致命危机。

台南市立医院心脏内科刘力玮医师指出,心房颤动属於心律不整的一种,根据统计,60岁以上的国人中约有4%患有心房颤动,而80岁以上的患者比例更是高达10%,这一疾病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呼吸困难、疲惫无力、水肿。

此外,心房颤动的另一大风险在於血栓的形成,刘力玮医师表示,心房颤动会在左心房的左心耳处形成血栓,这些血栓若随血液流动,可能会堵塞脑部、肠子、肾脏或四肢,导致严重的中风,进而可能造成患者失能,因此心房颤动被视为需要长期追踪控制的慢性病。

心房颤动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心跳,时快时慢。若患者出现心悸且心跳不规则且快速(超过130、150次/分),应及早就医。由於所有的心律不整,当心跳恢复正常的时候,都不太容易以一张心电图去做诊断。因此会以24小时心电图监测,看有没有机会在未来的这一天中逮到这个心律不整。

此外,现在很多穿戴装置,像是智能手表,不只是记心率的高跟低,也能把完整的心电图记下来。刘力玮医师提到,若常有心律不整者,可以藉由智能手表记录,就医时带来给医师参考,都能有效辅助诊断。

在治疗方面主要有几种方法,首先是电烧手术,通过心导管技术在心脏内定位并消除异常电信号。其次是使用抗心律不整药物,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心律。此外,需要使用抗凝血剂防止血栓形成,进而降低中风风险。刘力玮医师呼吁,若常有心悸、心跳不规则,要及早就医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