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医疗 护理师须随机应变
长辈「在家住院」什麽状况都有,没有医疗床就跪著打针,见到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药袋,还要化解老奶奶的囤药症头,在宅医疗不仅是治疗,还是对病患的陪伴与安慰。
邻近浊水溪、位在西螺的「好所宅」是一间到宅支援诊所,通常一个医师搭配一个护理师一起出动,扛著简便器材,走进患者家楼,把一楼客厅或卧房当成诊间,
好所宅居家护理师李依纯原本在护理之家任职,去年加入好所宅团队,她告诉记者,有时患者在家里躺的是和室通铺,需要打针、换药、处理管路、护理压疮等,她甚至必须跪著趴著执行,无形中造成职业伤害。
当室内灯光昏暗时,除搬来台灯,她还举著手机照亮患部,病患住家和医疗院所不同,李依纯提到,受限个案家中环境,不如诊所有标准化设备,灯光、空间和环境各有差异,只能随机应变。
治疗过程还可能遇到家属之间的情绪勒索,或是亲属意见矛盾,例如大家庭子女众多,对於如何照顾老大人,一人一张嘴都想说服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李依纯说,好所宅选择先处理个案病况,先用医疗专业介入,让家属与团队建立基本信任。
李依纯认为,在医疗院所就只就个案治疗,可是居家医疗除了帮个案看诊,从事医疗行为外,著重於陪伴和倾听,让个案感觉被关心、被尊重,必要时会当个案和家属中间的桥梁。
有时患者久病卧床,觉得自己没有用,陷入负面情绪甚有轻生念头;李依纯曾遇过患者抱怨药效无用而悲观,此时医师先给予药物,稳定患者的情绪,再配合多次访视,陪伴患者走出低潮。
坦白说,李依纯认为,在宅医疗难追求最高品质,只能图舒适,在个案最熟悉的环境中获得最安全的照护,医护团队也会分析照护环境的优劣,提供辅具中心资讯给家属参考,经过居家环境改造,使用医疗床、辅具等,让照顾者事半功倍。她也把在护理之家陪长辈玩的团康活动带进现在的工作,偶尔陪长者玩游戏活动筋骨。
李依纯每个月需访视五十多个个案,有时轮值夜诊,线上待命协助个案排解紧急状况,工作量不少,但从去年入职至今年二月底,她还不曾出过夜诊家访,下班後有完整的个人休息时间。
邻近浊水溪、位在西螺的「好所宅」是一间到宅支援诊所,通常一个医师搭配一个护理师一起出动,扛著简便器材,走进患者家楼,把一楼客厅或卧房当成诊间,
好所宅居家护理师李依纯原本在护理之家任职,去年加入好所宅团队,她告诉记者,有时患者在家里躺的是和室通铺,需要打针、换药、处理管路、护理压疮等,她甚至必须跪著趴著执行,无形中造成职业伤害。
当室内灯光昏暗时,除搬来台灯,她还举著手机照亮患部,病患住家和医疗院所不同,李依纯提到,受限个案家中环境,不如诊所有标准化设备,灯光、空间和环境各有差异,只能随机应变。
治疗过程还可能遇到家属之间的情绪勒索,或是亲属意见矛盾,例如大家庭子女众多,对於如何照顾老大人,一人一张嘴都想说服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李依纯说,好所宅选择先处理个案病况,先用医疗专业介入,让家属与团队建立基本信任。
李依纯认为,在医疗院所就只就个案治疗,可是居家医疗除了帮个案看诊,从事医疗行为外,著重於陪伴和倾听,让个案感觉被关心、被尊重,必要时会当个案和家属中间的桥梁。
有时患者久病卧床,觉得自己没有用,陷入负面情绪甚有轻生念头;李依纯曾遇过患者抱怨药效无用而悲观,此时医师先给予药物,稳定患者的情绪,再配合多次访视,陪伴患者走出低潮。
坦白说,李依纯认为,在宅医疗难追求最高品质,只能图舒适,在个案最熟悉的环境中获得最安全的照护,医护团队也会分析照护环境的优劣,提供辅具中心资讯给家属参考,经过居家环境改造,使用医疗床、辅具等,让照顾者事半功倍。她也把在护理之家陪长辈玩的团康活动带进现在的工作,偶尔陪长者玩游戏活动筋骨。
李依纯每个月需访视五十多个个案,有时轮值夜诊,线上待命协助个案排解紧急状况,工作量不少,但从去年入职至今年二月底,她还不曾出过夜诊家访,下班後有完整的个人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