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被压向腹主动脉 恐发生上肠系膜动脉症候群
【记者李叔霖/台北报导】 2025/05/02

上肠系膜动脉症候群又称为压迫性肠梗阻、石膏症候群,主要是由於上肠系膜动脉压迫到十二指肠第三个部份(水平部分)所诱发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以致出现一堆症状。国泰医院小儿科主任级医师林隆煌表示,倘若十二指肠被上肠系膜动脉压向腹主动脉,结果阻塞并妨碍食物或液体进入小肠其馀部分,这时就会发生上肠系膜动脉症候群。

患者常见恶心、呕吐及上腹痛,主要原因是上肠系膜动脉周围和腹主动脉後面的肠系膜脂肪垫缺失。

林隆煌医师指出,小肠是一条长而曲折的管子,连接胃和大肠,大肠末端为肛门,小肠分为三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每个部分都有消化和吸收作用,消化吸收先前在胃中消化的营养物质,十二指肠是小肠第一部分,直接与胃相连,它有四个部分,这种疾病就是上肠系膜动脉压迫到十二指肠第三个部份。

许多疾病可能类似上肠系膜动脉症候群,所以医师必须详细诊断,然而,诊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藉由排除其他病因逐步下诊断。

虽然这是一种肠梗阻非常罕见原因,但不应轻易排除这种诊断检查,特别是对於具有上述症状及危险因素的患者,延误诊断不仅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还会影响患者应对不利影响的心理意愿,早期诊断可望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但若诊断延迟或药物治疗失败,这时候则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