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腰围每增10公分 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3.4%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 2025/05/06

产後与更年期成两大「脂肪堆积、体位超标」时期,腰围超标恐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台湾肥胖医学会理事长林文元指出,研究也显示,女性腰围每增加十公分,心血管疾病风险将上升三·四%。鼓励所有孩子给妈妈、婆婆、女性长辈一个环手「拥抱」,简易测量腰围,关「心」她的心血管健康。

根据国健署资料,台湾十九岁以上女性腰围超标率达五十二·九%,四十五至六十四岁超标比例为五十九%,六十四至七十四岁甚至达七十五%,等於近八成腰围过粗!林文元理事长说明,孕期女性常因肥胖导致难以受孕,近八成女性产後一年无法恢复孕前体重,由於荷尔蒙与生活习惯改变,平均体重增加一·六至四·一公斤,未亲自哺乳者可能增加更多;而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下降,若活动量不足、饮食不当,腹部脂肪更易堆积,体重平均增加约三·四公斤,腰围增加五·七公分,且更年期後女性的心血管风险也会显著提升。

林文元理事长分享「在门诊中有很多因心血管疾病转诊过来需要减重的病人!」他曾收治一名中年女性,产後肥胖後一直没有瘦下来、生活以孩子为主、鲜少运动,孩子睡了後将宵夜咸酥鸡视为解压疗愈食物,连要陪小孩子跑步骑脚踏车也因为膝盖问题、气喘吁吁也没有办法,直到健检发现脂肪肝、三高一堆红字,才惊觉不得不正视问题。

「肥胖与二百多种疾病相关,本身也是慢性病,需要被『治疗』!」成大医院家庭医学部主任吴至行部主任说明,近年来已有充足的临床证据看到减重对於心血管的效益,这点无意振奋了体重管理医学。多项数据证实,肥胖者减去五%原体重可改善健康,减去十五%可降低如心血管死亡、心衰竭风险等。

但是过去的方式如饮食、生活作息改变、运动很难达到十%以上的降幅,尤其是对於因肥胖导致膝盖关节压力过大、代谢性脂肪肝炎,或因长期依赖饮食纾压造成意志力难以抵抗食欲等,辅助药物成近年的体重管理新利器。「适时以药物介入治疗,能让体重降幅更有效率,也有减重药物同时能降低心血管风险。」

吴至行部主任解释,过目前台湾共有四种合法且符合减重适应症的辅助药物,包含每日的口服排油药、抑制食欲药、每日一次的针剂药物,以及较新每周一次的针剂肠泌素药物。较新的每周一针肠泌素,可以帮助管理体重与保护心血管。

另外,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AACE)也建议,对适合患者应结合药物治疗与生活型态介入进行长期管理。

面对即将到来的母亲节,呼吁民众,可以透过「抱抱」妈妈,关心她的腰围,以实际行动守护她的「心」健康。医师表示,以一位一六○公分成人双手绕过妈妈腰部,交叠握住手肘时,环抱内径约为身高的一半,即为八○公分,正好是女性的腰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