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川普对英国、大陆让步对台湾也会?
正当相继传出台湾被美国列为关税谈判优先四国、前二十国之际,美国已和英国、中国大陆完成谈判,而且美国都做出大幅让步。在这波由美国总统川普发动的对等关税震荡当中,由於近年台湾对美国贸易顺差陡增,而且晶片产业也屡被川普指责是台湾从美国「偷走」,因此情势异常险峻。如今美国对英国、中国大陆大幅让步,更让人期待∶美国是否也会对台湾大幅让步?
川普对各国祭出对等关税,颠覆了二战之後的国际贸易规则。以川普的交易性格观察,他大幅拉高各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关税,堪称「一石多鸟」之计∶既打算降低美国国债风险、引导全球厂商到美国投资、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创造就业机会、缩小美国货品贸易逆差,更可说是试图「漫天要价」,然後「就地还钱」,以达到迫使美国主要贸易夥伴接受美国开出的条件的目的。
但由於川普的态度过於咄咄逼人,激起的反弹也必然强烈。例如,川普扬言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五十一州,五月七日他与新任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白宫会晤,卡尼就当面呛川普说「加拿大是非卖品」,川普也回敬不打算降低对加拿大的关税税率,双方依旧针锋相对。
川普对欧盟课徵百分之二十对等关税,四月十五日欧盟反制对美课徵百分之二十五关税,五月八日欧盟表示准备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美国提告,并且规划对九百五十亿欧元(约三点二兆台币)美国产品祭出反制关税,欧盟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并未减弱。加拿大与欧盟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不仅欧盟、加拿大对美国以牙还牙,美国至今也没有对欧盟、加拿大放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川普也绝非铁板一块,毕竟他「漫天要价」并不意味他一定要拿到这个「价」;他宣布对等关税措施之後,又自行宣布对中国大陆之外的其他经济体暂缓实施九十天,就表示有谈判空间。五月八日,美、英完成谈判,对英国取消百分之二十五钢铁关税、配额内汽车关税降到百分之十;美国与大陆谈判前川普自动降价,五月十一日双方完成谈判,美国对大陆商品进口关税从百分之一百四十五降到三十。这两个完成谈判的案例,显示川普的弹性颇大。
从英国和中国大陆这两个案例来看,美国设定的谈判范围应介於百分之十至三十之间;但也不能排除美国独厚哪些经济体而低於百分之十,或基於「柿子挑软的吃」、「不听话该惩罚」而高於百分之三十。台湾被川普祭出的税率是百分之三十二,与美国谈判能降到多少?特别是,英国对美国是贸易逆差,尚且被课百分之十,而台湾对美国则是钜额贸易顺差,能不能谈到更好的结果?考验著赖政府的智慧与能力。
事实上,台湾在与美国谈判之前,就已受迫或非受迫地付出了一些代价。举其荦荦大者,台积电扩大赴美投资,带动相关产业链跟进,势必排挤晶片相关产业在台湾本土的投资;新台币对美元汇率猛涨,涨幅高於台湾的主要出口竞争对手,导致台湾出口厂商的竞争力受到侵蚀,甚至进而恐将压低出口顺差对今年GDP的贡献度。质言之,如果台湾对美国谈判谈成的关税降低程度,弥补不了台湾已经付出的「头期款」以及关税提高後的损失,谈判难谓成功。
尤其是,一旦因为谈判出现受损产业,赖政府也应未雨绸缪,做好风险控管与弥补性安排。
川普对各国祭出对等关税,颠覆了二战之後的国际贸易规则。以川普的交易性格观察,他大幅拉高各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关税,堪称「一石多鸟」之计∶既打算降低美国国债风险、引导全球厂商到美国投资、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创造就业机会、缩小美国货品贸易逆差,更可说是试图「漫天要价」,然後「就地还钱」,以达到迫使美国主要贸易夥伴接受美国开出的条件的目的。
但由於川普的态度过於咄咄逼人,激起的反弹也必然强烈。例如,川普扬言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五十一州,五月七日他与新任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白宫会晤,卡尼就当面呛川普说「加拿大是非卖品」,川普也回敬不打算降低对加拿大的关税税率,双方依旧针锋相对。
川普对欧盟课徵百分之二十对等关税,四月十五日欧盟反制对美课徵百分之二十五关税,五月八日欧盟表示准备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美国提告,并且规划对九百五十亿欧元(约三点二兆台币)美国产品祭出反制关税,欧盟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并未减弱。加拿大与欧盟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不仅欧盟、加拿大对美国以牙还牙,美国至今也没有对欧盟、加拿大放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川普也绝非铁板一块,毕竟他「漫天要价」并不意味他一定要拿到这个「价」;他宣布对等关税措施之後,又自行宣布对中国大陆之外的其他经济体暂缓实施九十天,就表示有谈判空间。五月八日,美、英完成谈判,对英国取消百分之二十五钢铁关税、配额内汽车关税降到百分之十;美国与大陆谈判前川普自动降价,五月十一日双方完成谈判,美国对大陆商品进口关税从百分之一百四十五降到三十。这两个完成谈判的案例,显示川普的弹性颇大。
从英国和中国大陆这两个案例来看,美国设定的谈判范围应介於百分之十至三十之间;但也不能排除美国独厚哪些经济体而低於百分之十,或基於「柿子挑软的吃」、「不听话该惩罚」而高於百分之三十。台湾被川普祭出的税率是百分之三十二,与美国谈判能降到多少?特别是,英国对美国是贸易逆差,尚且被课百分之十,而台湾对美国则是钜额贸易顺差,能不能谈到更好的结果?考验著赖政府的智慧与能力。
事实上,台湾在与美国谈判之前,就已受迫或非受迫地付出了一些代价。举其荦荦大者,台积电扩大赴美投资,带动相关产业链跟进,势必排挤晶片相关产业在台湾本土的投资;新台币对美元汇率猛涨,涨幅高於台湾的主要出口竞争对手,导致台湾出口厂商的竞争力受到侵蚀,甚至进而恐将压低出口顺差对今年GDP的贡献度。质言之,如果台湾对美国谈判谈成的关税降低程度,弥补不了台湾已经付出的「头期款」以及关税提高後的损失,谈判难谓成功。
尤其是,一旦因为谈判出现受损产业,赖政府也应未雨绸缪,做好风险控管与弥补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