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中毒罕見 致命需天時地利勿恐慌
【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 2024/03/30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驗出罕見米酵菌酸,醫師指出,雖然加熱毒性不變,民眾無須恐慌,米酵菌酸達致命條件需天時地利,在適合溫度及酸鹼值環境約二天繁殖,毒素才可能危害性命。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中毒案持續延燒,截至今天上午,衛生福利部累計接獲通報十八例。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在土壤不少見,但米酵菌酸食物中毒要達二條件,所以國際上不常見相關消息。

第一個條件是建立唐菖蒲伯克氏菌適合繁殖的環境,楊振昌說,這條件可不容易,必須同時溫度、酸鹼值及含鹽量都必須控制住,唐菖蒲伯克氏菌喜歡攝氏廿二至卅三度、酸鹼值中性、含鹽量低於二%以下的環境,甚至適合繁殖的環境須固定維持,達一段時間才會有毒素。

第二個條件是生成時間足夠到米酵菌酸可能嚴重影響健康致命的程度,楊振昌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約需要一至二天繁殖,毒素份量才可能危害性命,僅一、二小時繁殖的毒素量,不慎服用時,症狀較輕微,大概僅會出現輕度腸胃道症狀,不至於出現生命危險,民眾無須過度恐慌。

「米酵菌酸是怪胎。」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上分享米酵菌酸是粒線體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在「特定條件」下產生。變質銀耳、毒菌污染發酵玉米粉製品、米粉製品及長時間浸泡黑木耳,都容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即使一二○度高溫下,處理一小時,米酵菌酸毒性仍不會被破壞,普通家庭烹飪方式和食品加工處理過程難以去除。吳昌騰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因為米酵菌酸中毒少見,醫療端很難發現,除非已經有一人確診,後續群聚或接觸史的民眾才能被掌握。

「過了二天沒症狀,就不用恐慌。」吳昌騰說,米酵菌酸中毒的潛伏期約為廿分鐘至十二小時,少數病人為一至二天,過去幾天曾去寶林茶室的民眾,如出現腸胃道症狀、肝腎受損或意識不清是警訊,中毒嚴重程度取決於食物所含米酵菌酸的量以及病人的進食量。

米酵菌酸無解毒劑,輕症依賴症狀治療,部分患者可短期自行康復;重症則可能需進行催吐、洗胃,若病情較嚴重可併用活性碳吸附毒素。吳昌騰認為,以臨床上來看,一般食物中毒症狀多是與腸胃道或肝臟相關,米酵菌酸中毒精準攻擊細胞,讓細胞餓死,造成肝、腎、腦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