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 隱藏心血管疾病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3/03/06

每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是婦癌的三至四倍。根據調查,平均每五名育齡婦女就有一人貧血;醫師表示,貧血會出現疲倦、頭暈、頭痛、臉色蒼白等,若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是一種負擔,可能引起心臟衰竭,亦會影響免疫系統導致更容易感染。此外,腦受損或失智症的風險都將提高,最嚴重的情況,也有可能造成死亡。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二○一七年至二○二○年國內育齡婦女(十五至四十九歲)貧血盛行率為十九‧○八%,平均每五名育齡婦女就有一人貧血。然女性卻容易因症狀(頭暈、疲累、臉色蒼白、心悸等)短暫且恢復快,便認為不嚴重,且習以為常。然而,貧血反映的可能是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是體內有潰瘍、腫瘤等重大疾病。

貧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鐵流失過多或吸收不足,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身體有重大疾病造成血液流失或製造不足。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婦女比較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和月經懷孕和哺乳有關。其它如婦科疾病(肌瘤、肌腺症、內膜增生等)、甚至婦科癌症等都是比較容易發生貧血的可能原因。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詹德富理事長表示,部分女性因為月經量多或營養不足、地中海貧血者(盛行率約五%)等而容易出現貧血的問題。血液會協助將氧氣和養分送到各個地方,若孕產婦發生貧血狀況時,會導致胎兒體重不足,生長遲緩以及早產等風險增加;更重要的是,貧血是引發嚴重產後大出血的重要危險因子。另外,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也與貧血有關係。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周文堅理事長指出,孕齡與接近停經的婦女,有至少一○%的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這種貧血最常見也最容易治療。缺鐵就要補鐵,對症下藥。但是,並非所有貧血都需要補充鐵劑,大部分非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是過多的,如果再補充鐵劑,恐造成更多問題。因此,若有貧血的問題,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婦女常常因為工作繁忙或不敢面對醫生,延誤了診斷和治療。貧血的檢查很容易,也沒有侵入性,不必害怕,提早治療,能得到很好的結果。陳思原表示,可以透過照鏡子來看下眼瞼處是否缺乏血色,判斷是否有貧血情形;周文堅則表示,也可觀察手心有無血色,來做判斷。

一般來說,均衡的飲食,人體所需的鐵質是足夠的,醫師也提醒,適時補充維生素C可幫助鐵質的吸收。此外,也提醒,月經量不是愈多愈好,一但出現血塊(如十元硬幣大小),即代表經血量偏大,建議應就醫檢查。

國民健康署自一一○年七月一日起,將公費補助的總產檢次數調整為十四次,在懷孕第二十至二十四周時有提供貧血的篩檢;另,在成人預防保健中也有提供貧血的篩檢。

為提高女性對自身心血管健康意識及對貧血的警覺,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邀請民眾在三月十日為女著紅日當天,全民Dresscode穿戴紅色衣飾,拍照上傳臉書或IG平台打卡標註「#Taiwan為女著紅」響應活動,一起關心女性貧血及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