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阿公膝蓋退化變形 換人工關節、鬆內側韌帶行動自如
【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2023/11/16

一名高齡91歲的阿公,平常靠著務農當作養生保健運動,今年初他的右腳開始痠痛,原本想靠藥物治療,沒想到情況沒改善,上個月甚至要靠輔助器才能行走,後來到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治療,副院長、骨科主治醫師王芳英發現他膝蓋關節退化,合併內翻變形,經過手術後隔天就能下床,兩天後能爬樓梯,阿公下個月剛好要過生日,他說:「要活就要動,能自己走路,真好!」

王芳英表示,該患者在手術前行走路自如,後來右邊膝蓋才痛到無法走路,最後要靠輔助器,經過檢查,發現退化性關節炎已經屬於第四期,軟骨已經磨穿、硬骨也變形,合併內翻變形15度,跨科醫師評估患者身體況狀良好,決定進行換上人工關節,同時做內側韌帶的放鬆手術,手術時間大約2個小時,術後矯正後腳已變直,隔天能下床行走,兩天後能爬樓梯。

王芳英指出,90歲以上的患者手術個案較少,但該患者術前能正常生活,一切生活能自我打理,每天能走路、散步,家屬蒐集資料,詢問過曾做過同樣手術的患者後,再經過家庭會議,放心地讓長輩開刀;患者失能、臥床、無法自理,就不建議手術。

王芳英說明,台灣微創人工膝關節發展至今己超過10年,他從事人工膝關節手術30年,成功案例超過一萬例,3年前發表改良式微創人工關節手術,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行走,迅速恢復日常生活,省去家人照顧與繁雜的復健過程。近年來科技發展,人工關節使用電腦導航定位、客製化,不少廠商也推出機械手臂,但是機械手臂對關節及韌帶的平衡,在靜態與動態上還是有其極限。

「尋求有經驗的人工關節醫師,才能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王芳英進一步說明,目前做膝蓋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大多以70歲到80歲最多,台灣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90歲以上的患者會慢慢的增加,強調醫院進行全人化照顧,高齡患者在手術前進行跨科團隊評估與術後的照顧,只要患者身體狀況平穩,經過內科醫師團隊評估,便能開刀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年紀不會是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