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邁向超高齡社會 建議鄰里公園廣設健身器材
2024/04/23

近日有長者向本報反映,國內部分公園內設有健身器材提供民眾鍛鍊手臂與腿部肌肉與關節,但反觀有許多位於社區的鄰里公園卻未設置這些設施;也有民眾反映,部分公園健身器材同質性過高,建議政府在社區鄰里公園內能增設專門為長者設計的健身設施,以促進銀髮族身心健康。

由於多數年輕人或上班族較可能前往健身房運動,多數長者較常聚集在社區鄰里公園裡面聊天兼做做和緩的運動。國發會曾預估,二○二五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總人口二十%。為此,呼籲政府如要增進長者健康,鼓勵銀髮族走出家門適度運動,在距離住家最近的鄰里公園設置適合這些長者運動的健身器材,實有其必要性。

建議政府在社區公園廣設健身器材時,要考慮不比一般健身房有教練可進一步諮詢,因此器材種類上要考慮適合各年齡層,尤其是長者,例如可鍛鍊全身肌肉與關節;鄰近公園健身器材種類也能有所不同,如此能進一步鼓勵長者步行至附近不同公園,而健身器材旁也要附上詳細說明,標示該器材所適合的年齡層,例如像是剛開刀後復健中、椎間盤突出、骨刺、下背部經常疼痛等疾病不能使用者,至於公園內已設置健身器材的部分,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要派員定期維護。

再觀察目前有許多公園所設置的健身器材有註明不適合未滿十二歲以下兒童使用,譬如適合成人的扭腰器、肩關節使用的健身器材時而被兒童當成遊樂器材玩耍,而坐在公園一旁陪同的大人似乎也不會去提醒,鄰里公園的健身器材既沒有專業人士能就近監督管理,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要加註警語,以免兒童或其他民眾使用不當發生意外,就為時已晚。

另,健身器材儘管受到許多民眾歡迎,若已使用超過十年以上,或過於老舊的健身器材,建議政府要編列經費逐年予以汰舊換新,讓這些器材維持在適用狀態,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

有許多西方先進國家在公園中設置長者活動的健身器材,在臺灣長者人口數越來越多的趨勢下,更應學習西方國家優點,正視越來越多長者有至住家附近鄰里公園使用健身器材的需求,一方面回應民意,另一方面又能減輕政府醫療負擔,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