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喪失嗅覺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3/11/27

一名三十五歲大廚,因嗅覺喪失近二年,嚴重影響到工作專業度及生活品質而就醫,經檢查發現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接受鼻竇微創導航定位內視鏡手術治療,但術後六個月仍再次復發,嗅覺再度喪失,與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有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過敏暨免疫科主任施亮均表示,由於個案不願再接受手術,經評估符合使用最新生物製劑治療,治療四個月後,鼻息肉明顯縮小,也不用再使用口服類固醇,嗅覺大幅改善,挽救回其職業專業度,讓廚藝再創高峰,大廚對於治療結果相當滿意。

據統計,慢性鼻竇炎盛行率在歐美國家是十%至十五%,台灣則為十五%至二○%,而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盛行率,台灣與歐美國家差不多,約占五%左右。慢性鼻竇炎分為有息肉與無息肉二大類,根據最新研究發現,併發息肉和體內全身性發炎反應有關,須被當作一種慢性病看待,除了外科手術局部治療之外,需考慮針對全身性發炎的藥物治療,例如生物製劑。鼻竇炎患者如果沒有完全治療好,導致鼻黏膜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就可能逐漸長出息肉,即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鼻息肉和鼻竇炎會相互影響:慢性鼻炎、鼻竇炎可能造成鼻腔及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導致鼻息肉產生;鼻息肉阻塞鼻竇,可引發或加重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症狀有:鼻塞、黃鼻涕、鼻涕倒流、嗅覺改變、臉部疼痛,眼睛附近疼痛、味覺改變,甚至口臭等。

在治療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時,會先以藥物控制為主,包括廣泛性口服的抗生素及類固醇鼻噴劑,也同時請病患沖洗鼻子。但當病人接受內科療法仍無法改善症狀,就可能要考慮外科治療,進行鼻竇微創導航定位內視鏡手術來清除發炎物質及息肉。生物製劑目前尚未健保給付,是自費使用,若不願選擇口服類固醇或再次開刀治療選項的患者,也可考慮生物製劑治療。

施亮均主任提醒病友,傳統治療成效未盡滿意時,可與醫師討論使用最新生物製劑治療武器。台灣鼻科醫學會建議患者十八歲以上,且病況為雙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並至少經過一次完整的手術治療者(或是因手術禁忌症不適合手術者),雙側內視鏡鼻息肉評分≧4分,可進行生物製劑的使用評估。